童益进,94级模具校友,现任苏州工艺丝绸有限公司总经理,中国苏绣艺术博物馆馆长,苏州旅游商品协会会长、苏州丝绸行业协会副会长、苏州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副会长。曾获全国企业文化建设优秀党务工作者,中国企业文化建设先进个人,江苏省企事业好新闻一等奖,连续5年获苏州市信息工作先进个人,苏州市法制宣传教育先进个人,苏州市“星星火炬奖”,苏州市优秀团干部、苏州市首届好家长、苏州市优秀家庭互助指导师等称号。

“每个人都有一座尚待开采的金矿”
二十多年前,当他第一次踏进江苏大学时,便爱上了江大的幽静的环境和底蕴深厚的学术氛围。热爱文学的童益进在进入江苏大学的第一天邂逅校报之后,第二天报名参加应聘了大学生记者团。尽管学的是与文学毫无关系的模具专业,但是凭着对文学创作的一腔热爱,童益进成为了大学生记者团团长,大学四年中在中国教育报、江苏教育报、扬子晚报、镇江日报、校报等校内外报刊上发表文章300多篇。他在一篇题为《选择人生》的文章中写道:主动选择,处理好物质与精神,当前与长远,兴趣特长与工作需要的关系,扬长避短。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要放弃你的特长,始终发挥你的优势,它会让你与众不同,脱颖而出。最好的而未必适合自己,最适合的才是最好的。也正是如此,他的大学生活充实而又收获丰硕。
谈起在大学期间最大的收获,童益进感慨万千。四年大学生记者生涯的锻炼,培养了他较强的组织、沟通、表达等社会活动综合能力,形成了自信、激情、勤奋的人生品格和工作风格。还有就是在21世纪人才学院(现菁英学院)的学习经历。他还真切地记得21世纪人才学院的吴守一教授曾经激励他们:“每个人都有一座尚待开采的金矿。”学院开发学生们的创造力,认为人人皆为创造之人,注重培养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兼具的国家栋梁。在这里,他学到了修身、立志、成才,并始终为了成为知识复合型、能力全面型、素质综合型人才而努力。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也正是在江苏大学的这段经历使初出茅庐的童益进很快适应了新环境。刚入职他在苏州铸机厂的第一份工作时,他也跟大多数人一样地彷徨。“就像一个怪物闯入了别人的世界,处在一个陌生地环境和一群不认识的人中间,想坦然自若几乎是不可能的。那时本来就是一个被别人审视和接受的过程,这种感觉就像是走路时被睽睽众目盯着一样。”他这样形容自己刚工作时的感受。为了融入新集体,童益进要求自己什么活都要干,每天早晨都提前一刻钟进入设计科办公室,且立刻投入“勤杂”劳动,打水、扫地、浇花、擦窗、抹桌子。学生干部的锻炼使他乐于为大家服务,甘于奉献,多付出,肯吃亏,工作冲在前。对于工作,他充分展现了江大“博学求是”的精神,不懂就问,不会就学,能力强。很快,童益进就适应了新的工作环境,赢得了同事们的认可,形成了较强的影响力,一年实习期结束,他就破格提为车间副主任兼党支部书记,三年后获得脱产带薪前往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攻读工商管理硕士项目的机会。
工作以来,他从一而终,一直在创元集团体系内工作,先后经历了技术设计、生产管理、质量管理、文化建设、品牌管理、信息宣传、群团工作及当前负责的企业全面经营,每个领域都全力以赴。天道酬勤,他的努力也获得了相应的回报。自1998年8月工作以来,先后担任苏州铸造机械厂技术员、装配车间主任,党支部书记,生产制造部、质量部部长,2004年3月调到集团总部,先后任苏州创元集团文化建设部主管、《创元报》主编,经理、部长,集团团委书记,党委办公室副主任,集团新闻发言人,全国注册高级企业文化管理师等职,2016年5月担任苏州工艺丝绸有限公司总经理、10月兼任苏州第一丝厂党委书记,2017年5月兼任中国苏绣艺术馆馆长。
“家庭是港湾,和谐幸福的家庭是我工作的动力。身体健康、家庭幸福、工作顺利是我的追求的铁三角。家庭成员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互为榜样。”
谈及自己的家庭,童益进就充满了感情,家庭一直以来都是他的港湾。特别是提到他的女儿时,童益进更是打开了话匣子,有一肚子教育经要说。童益进在他女儿小的时候就一直伴随她的成长,陪她玩游戏,陪她阅读,带着她旅游,一起读报纸,指导她学会正确看待社会现象,跟她讨论书中的人物和故事,教会了她走路,骑自行车,游泳,背唐诗,做饭,炒简单的菜。父女两人可以说是最亲密的人,哪怕出差在外,也会坚持每天沟通。女儿从小就是童益进的骄傲,早早地就有了自理能力,负起了自己的责任,从不用家长操心。在小学阶段,小提琴就学到了10级,小升初考入市区最好的初中,中考时更是考上了苏州最好的重点高中。
“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达乐观的心态,笑对人生中的风风雨雨
童益进曾在自己的文章中写道:长江运河,在我们身边澎湃,那是我们披荆斩棘的动力;金焦北固,在我们身边屹立,那是我们坚韧不拔的意志。一路风风雨雨走来,他以自身的行为充分展现了江大人的品格、性格和气质。真正做到了不忘初心,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