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通知公告 >> 正文

学院校友会筹建公告(第二批第一组

编辑:陆蓉 时间:2021-07-13 访问次数:

亲爱的校友:

你们好!

传母校之恩,承校友之情。2021年10月23-24日,江苏大学即将迎来组建20周年暨办学119周年校庆。值此历史性时刻,为增进学院与校友、社会的联系,充分汇聚各方资源,促进学院事业发展,根据《江苏大学校友总会章程》以及《关于全面推进建立学院校友会的通知》,拟分两批成立院级校友会。第一批9个学院校友会已于2021年5月16日顺利成立,第二批15个学院校友会拟于2021年10月23日集中成立。现将第二批拟成立学院校友会的筹建公告分组发布,本次涉及七个学院,分别为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法学院、外国语学院、药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相关事项公告如下:

校友会筹建公告

01

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校友的专业范围

1.在江苏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及其前身的农产品加工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生物技术、生物工程等专业学习过的各种学历层次的学生、进修生、成人教育、留学生等以及其他形式学习的学生。

2.在上述单位或专业任职、任教的教职工,包括兼职教师、客座教授等。

入会方式

微信扫码,登录江苏大学校友会校友信息管理系统,填写入会信息。

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

0511-88780200,18362899375(丁煜,学院校友工作小组秘书)

电子邮箱:spxy@ujs.edu.cn

微信公众号:江苏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网址:http://spswxy.ujs.edu.cn/index.htm

02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校友的专业范围

1.在江苏大学及其前身的物理教育专业、物理学(师范)专业、应用物理专业、应用电子专业、计算机教育专业、物理学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等专业、学科学习过的各种学历层次的毕业生、进修生、成人教育、留学生等以及其他形式学习的学生。

2.在江苏大学及其前身的以上专业、学科,任职/任教过的教职工,包括兼职教师、客座教授等。

入会方式

微信扫码,登录江苏大学校友会校友信息管理系统,填写入会信息。

联系方式

筹建组联系方式:

联系人:邢亚林,蒋春翔 联系电话:13912808145,19905280532

通信地址:镇江市学府路301号江苏大学70号邮箱

电子邮箱:104126790@qq.com

传真:0511-88788056

微信公众号:

江苏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网址:http://phy.ujs.edu.cn

03

马克思主义学院

校友的专业范围

1.曾在江苏大学和原镇江师范专科学校就读的思想政治教育(师范)专业、历史学(师范)专业、政治历史教育专业本(专)科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哲学等相关专业研究生,以及以其他形式学习的相关专业学生。

2.曾在江苏大学及其前身(江苏理工大学、镇江医学院、镇江师范专科学校)从事思政课(“两课”)教学及在相关专业任职、任教过的教职工,包括兼职教师、客座教授等。

入会方式

微信扫码,登录江苏大学校友会校友信息管理系统,填写入会信息。

联系方式

马克思主义学院校友会筹建组联系方式:

联系人:郑丽琼 范宏民

联系电话:88795967,88780250,15805281558

通信地址:江苏省镇江市学府路301号江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电子邮箱:myb@ujs.edu.cn

微信公众号:jsdxmkszyxy

网址:https://marx.ujs.edu.cn/

04

法学院

校友的专业范围

1.在江苏大学及其前身的经济法专业、国际经济法专业、法学专业、法学硕士、法律硕士学习过的各种学历层次的学生以及成人教育、留学生等其他形式学习的学生。

2.在江苏大学及其前身的法学院、经济法系、法学系任职、任教过的教职工,包括兼职教师、客座教授等。

入会方式

微信扫码,登录江苏大学校友会校友信息管理系统,填写入会信息。

联系方式

法学院校友会筹建组联系方式:

联系人:朱尧华

联系电话:88782665,18252975966

通信地址:江苏省镇江市学府路301号江苏大学法学院

电子邮箱:law@ujs.edu.cn

微信公众号:ujs-facultyoflaw

网址:https://law.ujs.edu.cn/

05

外国语学院

校友的专业范围

1.在江苏大学英语、英语(师范)、日语专业及其前身的外贸英语、英语、英语教育、英语(师范)专业学习过的各种学历层次的毕业生、肄业生、进修生、成人教育、留学生等以及其他形式学习的学生。

2.在江苏大学英语、英语(师范)、日语专业及其前身的外贸英语、英语、英语教育、英语(师范)专业任职、任教过的教职工,包括兼职教师、客座教授等,以及从事公共外语教学的教职工。

入会方式

微信扫码,登录江苏大学校友会校友信息管理系统,填写入会信息。

联系方式

外国语学院校友会筹建组联系方式:

联系人:罗锦秀 王蕾

联系电话:0511-88780255 0511-88791408

通信地址:江苏省镇江市学府路301号外国语学院

电子邮箱:1000002126@ujs.edu.cn

微信公众号:JSDXWGYXY2020

网址:https://sfl.ujs.edu.cn/

06

药学院

校友的专业范围

1.曾在江苏大学和原镇江医学院就读的药学专业、药物制剂专业、制药工程专业、临床医学(药学)专业本(专)科学生,药学、中药学、制药工程等相关专业研究生,以及以其他形式学习的相关专业学生。

2.曾在江苏大学及其前身(江苏理工大学、镇江医学院)参加过药学相关专业教学及在相关专业任职、任教过的教职工,包括兼职教师、客座教授等。

入会方式

微信扫码,登录江苏大学校友会校友信息管理系统,填写入会信息。

联系方式

药学院校友会筹建组联系方式:

联系人:戴韵卿 陈鹏 辜正一

联系电话:0511-88790106

0511-85038451

通信地址:江苏省镇江市学府路301号江苏大学药学院

电子邮箱:phar@ujs.edu.cn

微信公众号:ujs_phar

网址:https://phar.ujs.edu.cn

07

生命科学学院

校友的专业范围

1.在江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及其前身生命科学研究院学习的各种学历层次的毕业生、进修生、留学生等以及其他形式学习的学生。

2.在江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及其前身生命科学研究院任职、任教过的教职工,包括兼职教师、客座教授等。

入会方式

微信扫码,登录江苏大学校友会校友信息管理系统,填写入会信息。

联系方式

江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校友会筹建组联系方式:

联 系 人 :崔文杰

联系电话:0511-88788933

通信地址:江苏省镇江市学府路301号江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电子邮箱:smkx@ujs.edu.cn

微信公众号:江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网址:https://smkx.ujs.edu.cn/index.htm

注意事项

1.为了更加全面,真实地反映本学院的成长历程,现向广大校友和师生征集本学院的历史照片、视频和校友回忆录,请各学院校友通过学院邮箱或邮寄方式提交有关材料。

2.请各位校友,特别是各届班级校友工作联络员相互转告,广泛联络,充分发动,积极加入学院校友会。学校诚邀以上七个学院的校友于2021年10月23日返校参加校友会成立大会。

各学院事业发展简介

UJS

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历史沿革:1983年在原江苏工学院农机分院组建农产品加工教研室,并创办农产品加工工程本科专业;1997年学校组建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设立食品科学与工程、制药工程、生物技术、环境工程和安全工程等5个本科专业;2006年3月学校为进一步加强优势学科建设,由原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系、生物技术系和生物工程研究所组建现在的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目前,学院在农产品食品无损检测技术及智能装备、食品物理加工技术及装备、食品营养与健康、食品生物安全、食品生物工程及智能装备等领域形成鲜明的研究特色。

学科建设:本学科所支撑的农业科学、工程学、化学、药理学与毒理学、材料科学和临床医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等7个学科进入ESI排名全球前1%,其中我院支撑的农业工程学进入ESI学科排名全球前2.41‰(食品学科的贡献度>84%)。“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是原机械部重点学科,江苏省“九五”“十五”“十一五”重点学科、江苏省“十一五”国家重点学科培育点。食品科学与工程”2012年获批江苏省“十二五”一级重点学科,2010年获江苏省首批一级重点学科,2014年和2017年获批江苏省优势学科。2012年第三轮学科评估位居第8位,2016年第四轮学科评估为B+学科。2020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第5位,2021软科世界一流学科世界第27位。2015年和2020年全国博士后流动站评估优秀等级。

师资力量:

⭐ 现有教职工139人,其中专任教师125人,全职外籍教师4人

⭐ 正高职称34人,副高职称63人

⭐ 博士生导师28人,硕导92人

⭐ 96%以上的教师具有博士学位

⭐ 73人具有海外经历

UJS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江苏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由原江苏大学理学院物理系、大学物理教学部和物理实验中心组建而成。下设物理系、大学物理教学部、物理实验中心、生物光学及成像技术研究中心、超声检测研究所、应用物理研究所等教学科研机构,其中物理实验中心为江苏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与中国科学院技术物理研究所南通智能感知院联合成立了“智能感知”学院,与奥地利格拉兹大学联合成立了“功能材料与量子器件设计”联合研究中心。学院依托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高端装备关键结构健康管理、江苏省光子制造重点实验室和物理实验教学中心等科研平台,建设物理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和物理学(师范)1个本科专业。目前,在院本科生238人,博士、硕士研究生45人。

学院现有教职工70多人,其中博士生导师7人、硕士生导师29人,教授、副教授等高职称43人,大部分青年教师都毕业于国内外名校,拥有一支教学科研能力强、视野开阔、梯队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先后涌现了江苏省特聘教授、江苏省“333”工程第三层次人选、江苏省“青蓝工程”学术带头人、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骨干教师、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江苏省“双创博士”等一批优秀人才。

学院近五年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SCI检索论文130多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项、省部级项目7项,有一批优秀学术成果发表在Physics Reports、Nature Physics、Physical Review Letters、Advanced Materials、PNAS、Nature communications等国际知名学术期刊上。

学院一贯重视学生的思想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近五年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40余名,本科生200余名,毕业生就业率达98%。学生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2项,全国大创年会优秀论文1篇,江苏省大创年会优秀论文3篇,江苏省优秀本科论文4篇,江苏省研究生创新计划项目3项,团中央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先进个人1人,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提名1人,江苏省自强之星1人,江苏省大学生年度人物提名1人,多人次获得江苏省师范生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获得江苏省高校大学生物理及实验科技作品创新竞赛一等奖14项、二等奖19项、三等奖15项。获得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国家级8项,省级10项。近五年,指导的学生(包括本科生)以第一作者在Advanced Materials、Physical Review Applied、Applied physics Letter等期刊发表 SCI论文三十余篇。

学院将以建院为契机,以学科和专业发展为引领,努力建设一支高水平师资队伍,大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科研实力,为建设高水平、有特色、国际化研究型学院不懈奋斗。

UJS

马克思主义学院

江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正式成立于2011年5月,现有思想政治教育(师范)本科专业和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点、哲学一级学科硕士点。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为江苏省一流本科专业,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为江苏省一级重点学科,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B-等级,已具备申请一级学科博士点条件。

学院现有教职工57人,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23人;本科生153人,研究生111人。

全院教师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积极推进教学改革,课堂教学学生测评在全校排名前列。《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邓小平理论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等课程被评为江苏省精品课程,《自然辩证法概论》被评为江苏省优秀研究生课程。2020年度获批全省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示范点项目。

近五年来,学院教师承担国家、省、市级研究课题80余项,出版专著、教材30余部,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300余篇,获得省、市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30余项。其中,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1项(其中重点项目2项),科研水平不断跃上新台阶。

学院学生工作坚持“德育为先,学业为重,素质为要,服务为本,稳定为基”,人才培养成效显著,本科毕业生总就业率稳定在100%,研究生毕业生总就业率96%左右,广大毕业生在党政机关、各级学校、企事业单位等各行各业学以致用,得到用人单位高度认可。

UJS

法学院

江苏大学法学教育有着36年的发展历史,是文科专业中创办比较早的学科。1985年起面向机械行业培养专科生,1987年起面向全国招收经济法本科生。2006年,我校整合校内资源成立法学院,江苏大学法学教育从此走上了快速发展之路。

经过多年的发展,江苏大学法学院已取得长足进步。学院现有教职员工54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23人,博士22人,硕士生导师22人,省级以上人才7人,是一支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均较合理的师资团队。

2021年,江苏大学法学专业获批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学院目前还拥有法学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和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年均招收本科生110人左右,研究生100人左右;学院设有理论法学系、民商法学系、刑法学与诉讼法学系、经济法与国际经济法学系,并拥有江苏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校外研究基地、江苏省高校研究生工作站、江苏大学廉政与法治研究院、江苏大学廉政法治研究与评估中心(校级研究机构)、江苏镇江法治政府研究院(江苏大学与镇江市人民政府共建)、镇江市地方立法研究中心(江苏大学与镇江市人大常委会共建)、镇江市反腐倡廉建设研究中心(江苏大学与镇江市纪委共建)等研究机构与平台。

学院坚持以教学为本的发展理念,以学科建设为基础,不断提升教学科研水平。学院近5年来共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3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等省部级研究课题26项,市厅级研究项目18项,出版著作、教材20部;CSSCI源期刊论文发表数连年攀升;研究成果获得江苏省精神文明五个一工程奖、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省市级奖励26项。学院多名教师荣获江苏大学教学名师、江苏大学最受欢迎十佳教师、中国法学教育研究成果二等奖、江苏省微课教学比赛一等奖等教学荣誉。

学院致力于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基础理论厚实、知识结构合理、实践能力突出的高素质法治人才。近3年来,学院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平均通过率超过55%,多人升入伦敦大学、利兹大学、谢菲尔德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国内外名校深造,多名学生加入德恒、盈科、大成、中伦等国内知名律师事务所,考入各级人民法院、检察院等国家机关的人数超过30%。

UJS

外国语学院

外国语学院现有英语、英语(师范)、日语3个本科专业和1个“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学院下设8个教学系部:英语系、英语教育系、日语系、欧语系、大学英语教学一部、大学英语教学二部、大学英语教学三部(国际语言课程中心)和研究生英语教学部。学院另有外语学习中心(校级中心实验室)、外语学习诊疗中心和江苏大学汉德语言文化中心。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148人,其中,专任教师134人,专任教师中教授9人、副教授47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28人,江苏省“333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1人,校青年学术带头人培育人选2人。学院常年聘有英、日外籍专家及外教30余人。学院教学设施完善,教学设备先进,图书期刊资源丰富,有20个多功能语言实验室、1个自主学习中心、2个雅思托福标准化考场、1个专业图书资料室。

学院设有国际研究机构1个:国际论辩研究院(原址在荷兰);校级研究机构3个:江苏大学语料库翻译研究中心、江苏大学赛珍珠研究中心、江苏大学论辩研究院;院级科研机构8个:应用语言学研究所、英语文学研究所、翻译研究中心、外语教育教学研究所、语用学理论与应用研究所、跨文化交际研究中心、日本学研究所、现代日本研究中心。

学院倡导教学立院,科研强院。学院教学管理严格,教学业绩显著。多位教师在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比赛中获“特等奖”和“一等奖”,在历年全国专业外语四八级、大学外语四六级统考中,成绩均处于同类院校前列。毕业生以其扎实的基本功,较强的语言实践能力,全面的专业素质,踏实肯干的精神,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走在省内高校前列,成效显著。学院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2项、国家级研究生教育成果奖1项。学院科研保持优势特色,对接国际前沿。近年,学院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15项、省级科研项目28项,主办或承办全国和国际学术会议5场;发表SSCI、A&HCI、EI及外语类CSSCI期刊论文近40篇,出版专著、译著30部;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6项。学院在保持话语研究尤其是学术话语研究、二语习得实证研究、语料库翻译研究、女性文学研究优势及特色的基础上,语用论辩研究国内初具影响力,国际具有一定知名度,成功吸引国际学术机构“国际论辩研究院”整体入驻,该研究院2017年主编国际期刊2期,跨国组稿在荷兰John Benjamins出版社出版论文集1本;中国典籍翻译及海外传播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2017年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项。

2020年学院获批3项国家社科项目,MTI(翻译硕士)学位点申报已通过省内专家评审和省学位办的审定。在2020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我院外国语言文学省内排名第6位。

全院师生正努力奋斗,把学院建设成教学科研富有特色、专业学科协调发展、外语教学质量优秀、复合型应用型高素质毕业生广受欢迎、综合实力处于省内前列、国内具有良好声誉的教学研究型学院。

UJS

药学院

药学院成立于2001年,目前设有药学、药物制剂、制药工程3个本科专业,拥有药学、中药学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生物与医药硕士专业学位类别。2013年药学一级学科获批校级重点学科,2014年“生物技术及其医药转化”获批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2019年3月,药理学与毒理学学科(领域)进入ESI全球大学和科研机构排名前1%。2018年制药工程本科专业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019年药物制剂专业获批一流专业建设“双万计划”江苏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0年获批省级特色专业。学院下设中药学与药学系、药剂学系、制药工程系和药学中心实验室,现有在校本科生666人,硕士研究生230人,海外留学生62人。

学院现有教职工67人,其中教授17人,副教授33人。专任教师中博士生导师9人,硕士生导师50人,具有海外留学研修经历的教师比例达61%。学院教师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1人,省“双创团队”领军人才1 人,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江苏特聘教授”2人,“江苏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双创计划)2人,江苏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1人、优秀青年骨干教师2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8人,江苏省“双创博士”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1人。

学院科研学术氛围浓厚,近年来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863”项目子课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及面上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科技支撑项目等各级各类课题,总经费6000余万元;获省市科技进步奖16项,其中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中国商业联合会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省部级二等奖3项;申请发明专利150余项,其中国际PCT专利4项,授权74项,其中,美国专利3项;作为第一或通讯作者在Chemical Society Reviews、Cancer Cell、Advanced Materials、Biomaterials、Small等国际权威杂志发表高水平论文,主编、参编多部规划教材。目前牵头建设“江苏省食品新资源药用功能开发工程研究中心”,共建江苏省名方制剂开发与中试研究科技服务平台、江苏省超临界萃取天然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水飞蓟深度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安徽省石斛产业化开发协同创新中心”协同单位,与江苏索普兴大药业等企业联合建设了合成药物研发中心、天智绿业药物研究所等研究机构。学院现已逐步形成了纳米药物传递与干细胞组织工程、脂筏色谱与中药筛选、生物活性化合物合成筛选、药物设计及其作用机理、物质基础及药理机理、道地药材品质评价、天然活性成分高效分离与产品开发、中药新制剂与质量评价、药用新材料等特色研究方向。

在办学过程中,学院始终坚持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教师教风严谨,学生学风优良。药学学子先后荣获第十三届和第十五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一等奖;药学才俊荣获“全国高等学校药学类专业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特等奖;药剂系教工党支部入选全国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和教育部“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

UJS

生命科学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前身生命科学研究院创建于2001年。2003年获批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硕士点, 2006年获批生理和生态学硕士点,2010年获批生物学一级学科,自主设立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以及微生物学4个二级学科。主要聚焦生物农业和生物医学的应用基础研究,形成了以家蚕、家蚕病毒、油菜等经济动植物功能基因组及分子育种特色方向。经过不断发展壮大,生命科学研究院于2020年5月正式更名为生命科学学院。

经历近二十年的发展,生命科学学院已取得较大发展,主要体现在:

一、拥有一支高水平的研究队伍

现有科研人员51人,具有博士学位50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32人,博导8人、硕士导师45人。其中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人,各类省级人才14人,包括江苏省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江苏省双创人才3人,江苏省双创博士4人,江苏省“333”人才3人,“六大人才高峰”3人。

二、拥有较强大的技术平台

学科在2003年得到中央与地方共建项目支持,获批和配套经费1000万以上,建立了功能基因组、蛋白质组、转基因及病理研究技术平台。2014年“生物技术及其医药转化优势学科项目”获批为江苏省优势学科。2018年获中央与地方共建项目获150万支持,建设代谢组平台。

三、获批系列国家级省级课题

近5年来,获批自然基金国际(地区)合作交流项目、国家重点研发子课题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项;省级及其他纵向课题40余项;各类横向课题17项。

四、科研成果显著

近5年来,共发表研究论文400余篇,其中SCI检索30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44项。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江苏省科学技术二等奖一项。学术和科普专著三部。陈克平研究团队被评为“江苏大学科技工作优秀团队”。谭小力研究团队被评为“镇江市创新争先成绩突出科技团队”。

五、人才培养

研究生报考数量大幅上升,生源质量不断提升,毕业生受到各用人单位的青睐。近五年来研究生就业率达 100%。

Copyright 2019-2021 江苏大学校友会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鼎优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