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友事迹 >> 正文

校友文苑——陈红《骑车旅影》

编辑:陆蓉 时间:2022-03-31 访问次数:

校友文苑本期人物-陈红

编者按:陈红校友,1983年毕业于原镇江师专中文系,现任常州福地置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江苏大学常州校友会副会长。1983年毕业后初从教职,1985年-1987年利用三年暑假骑自行车,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孤身一人穷游大半个中国,总行程23500余里,历时178天,北达长城登雄关,南及海角走天涯,西攀峨眉上金顶,一路饱览壮美河川,遍尝风土人情,广交知音挚友,拜访名人大家,当然也历经坎坷困顿,怀疑误解甚至冷嘲热讽,但他不为所动,坚持初心,沿途撰写日记记录所见所闻和心路历程,不曾间断,正所谓:鲜衣怒马少年时,不负韶华行且知。2017年,陈红校友将30年前的骑行日记汇编成书,命名为《骑车旅影》并由凤凰传媒出版,这是继2006年出版摄影集《漫游掠影——陈红摄影作品集》后的又一力作。本书既是自传,又能从中窥见中国80年代青年风貌和时代特征,细腻写实的文笔与直抒胸臆的文风让同时代读者感同身受,让新时代读者身临其境。本次我们刊登由鞠东臣同学撰写的读后感一篇,借此走进一位青年大学生三十年前的心灵“骑”旅,感受那份传奇而独特的经历。

《骑车旅影》读后感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柳宗元的一句话与我读《骑车旅影》时的思绪形成某种谙合。书中的许多照片都反映了陈红的形象:风吹日晒出来的黝黑皮肤,戴着眼镜,一头蓬松的骑行过程中吹乱的头发,便于骑车的短袖短裤运动鞋,有时还带着一顶鸭舌帽。

翻开《骑车旅影》,就可以看到他所经历的风尘仆仆。30多万字的游记,记录了他30多年前三次骑行途中的所见所思。 骑行是手段,自行车是工具,锻炼意志、了解社会、了解祖国大好河山、提高自身综合素养才是目的。为了这个目的,他的轨迹向北、向西、向南,他无惧路途遥远,因为他是大自然的朝圣者,他懂得朝圣路上必经磨难,所以他骑得是那么气定神闲。他的热爱使他东临碣石观沧海,西游峨眉赏明月,北达长城等雄关,南及海角走天涯。当他自行车失控冲入石灰堆受伤流血时,当他一日骑行178公里浑身酸痛时,他对自然人文的好奇化为对美的信念,如他所说这正是一种修行。

究竟是什么力量使他仿佛有腾云驾雾般的本领、使他有坚韧的毅力骑行四方? 陈红的父亲就是自行车运动员,从小他就坚持锻炼。他深爱着书法与写作,但从小到大都是在学校度过,他深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道理,闭门造车是不行的,于是他决定到外面闯荡、开阔胸襟、磨炼意志,加深对国家与社会的了解。于是在母亲的支持下,他离开了家。

从小种在他心中的幼芽渐渐成长,他感到心里有什么要崩裂要挥扬的东西正在夺门欲出,他出发了。出门时定是“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吧。 当他攀上黄山最高处莲花峰时,周围云雾萦绕,是不是有吐纳天地的万丈豪情?远处山头的一片片云弥漫飘散过来,把他包裹在内,一同回归山岚,他是否更强烈地感觉到自己的身体与自然融合,于是决定用笔记下这壮观景色? 正是这份心情,让他保持着孩童的好奇心的同时,用成年人的视觉观察着世界。

书中,我们不仅可以欣赏到美丽的景色,还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不同的人、不同的事的不同态度。他欣赏那些与他一样的骑行人,愿意与他们交流、分享经验。他讨厌那些市侩、刁蛮的商贩,常常快人快语、直言不讳。他喜欢那些直爽大方热情的当地民众,字里行间都是对他们的赞扬。他刚直、爱憎分明让我对这样的作家和他的作品更为向往。在漫长的旅途中,他常常以坚韧的身体兼职骑车、以坚强的斗志去克服困难,恶劣的生活条件与长期处于疲乏状态的身体都无法阻止他坚持记录旅途经历及心得体会,而正是这些长期困顿中的不辞劳苦才得以产出这样一本游记。陈红以其浪漫的情怀和惊人的毅力,用敏锐的观察和生动纪实的文笔写就了这样一本好书。

“年轻时我梦想畅游全国,而今我梦想拥抱整个世界!” 我仿佛亲耳听见他这么说。

(作者为江苏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校友联络社成员)

7月22日(德州-沧州:117公里)

……晚饭后去街上走走,来到一排西瓜摊前,走近一家,刚选了一个西瓜,摊主忙说:“包熟,不熟包换。”我说:“好,打开。”结果不熟,我要求换一个,摊主不肯,耍赖说:“怎么不熟?怎么不熟?”我说:“你让大家看看,这瓜熟了吗?”他见多人走近,旁边的其他摊主也都看着他,不由得恼羞成怒,把西瓜刀狠狠地往板上一插,大声说:“就这瓜,不要也得要!”我不禁一股怒火直冲胸膛。但终于强忍住对着周围几个摊主和围观人群大声说:“我骑车从江苏到北京去,因慕名沧州武术之乡,特地住了一宿,我想沧州人应该有豪侠之风,义气为重,不料大失所望,不但强卖西瓜,还用刀威胁一个外地人……”我话未说完,忽然旁边摊上的一个摊主窜过来,一把捧起这摊上的一个大西瓜,用手拍拍,交给我说:“那个不算,这个包熟,给你。”我笑笑说:“这才不愧是沧州人啊!”众人大笑。原先那摊主低着头,也跟着笑了起来。

7月23日 沧州-天津:113公里

……静海是著名武术家霍元甲的故乡。在买茶时向老人打听一些关于霍元甲的传说。这时一个人骑行,体会到了独行和结伴而行正有天壤之别,路上一旦有人同行,便觉轻松。而一人独行觉得时间过得太慢,但这也正是培养耐心的时候。不久车修好了,体力也恢复了,因此骑得很快。下午2点不到就到了天津。原来想天津是大城市,体委定热情招待。心情一阵高兴,骑起来也特别轻松。到了体委,办公室一女同志无论如何不肯免费、住一夜至少3元,说调价后已经要5元了。我只得去找学校。先找体育学院,传达室一位女同志,40岁左右扁扁胖胖的娃娃脸,我说明来意,她说我不容易,辛苦了,但学校领导不在,她无权安排我住宿,让我去找成都道中学……

于是,我又找了一个职工学校,传达室人说这儿住满了工人,没住处,干部都住外面或澡堂,如果有地方是应该招待的。

几经挫折,心情慢慢变坏,一再提醒自己。这是锻炼,挫折越多,越能锻炼人。要坚持去做,并仔细观察和记录每个人的语言和神态,这就是所谓的人情世态,当细细品味,但还是不能克服挫折对心境的影响。

过来的时候看到立交桥下有天津师范大学,我决定再去试。找到办公室,等了半天,还没人来接待。顺手拿起一张《工人日报》看起来,这一看,使我的精神立即振奋起来,文章的题目是:马克思对待金钱的态度。其中写到马克思在生活极端困苦的情况下,仍以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朝着既定的目标奋斗。文章似乎在哪儿见过了,但此时看来,仍然对我鼓舞很大。我把这样一句话抄在一张一元钱纸币上,钱用掉了,但大意还记得:对于人最重要的不是金钱,而是理想,是能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奋斗目标。对于金钱的态度,缺少它时,决不受它的诱惑;有了它时,就让它和自己一起为实现理想而奋斗。这和我的想法多么相同,而我却不能坚定地保持乐观!为了实现目标,哪怕挫折再多,就是天天住桥洞住山洞,也要坚持走到底!我激动起来,为自己因一时的挫折而烦躁感到惭愧,反而为自己有这样的挫折,有这样经受锻炼的机会感到庆幸。我决定在大桥下过一夜了,看着自己黑亮的肌肤,脏透了的衣裤和沾满泥土的湿漉漉的球鞋,再看看马路上来来往往的人们,他们都衣着整洁,不会像我这样狼狈。但我想他们没有我的经历,得不到我这样的锻炼,也就不能享受到我的乐趣,不会有我的作为。我感到自豪,感到自己正在享受奋斗的乐趣,吃苦的乐趣。

一转身看到了南开大学,反正已经准备住桥洞了,抱着成不成无所谓的轻松心情,再去试试。不料学生会十分重视,马上安排我住进第十四宿舍楼307宿舍!大学生们对我十分热情,这些还保持着纯真和理想的青年能理解我的行动。晚上有一同学来看我,他叫白树印,他要了我的地址,要和我做朋友。他向我介绍这儿有个中外闻名的大书画家:范曾,但极不易见,先得通过他夫人接见。我听说“极不易”三字就来了兴趣,这是又一个锻炼的机会。他带我到范曾住房前,让我自己上去。……敲门无人应,对门邻居告诉我说范曾去北京了。晚上许多同学听说有人长途骑车到此,纷纷前来七嘴八舌问长问短。我见人多,不及一一作答,况且一个问题前面人问过后面人又问。于是我等宿舍和过道里都挤满了同学,作了即兴演讲,演讲完毕再一一回答他们的提问,同学们踊跃提问,反应热烈,我也为自己通过演讲赢得同学们的理解而高兴,白天的郁闷一扫而空。

8月1日(北京)

上午出去找住处,人民大学没有办法解决,在北京大学等了半天学生会的人还没有来。这时,天下起雨,我冒雨骑到清华大学,找到学生会,学生会的同学十分热情,答应马上安排。

骑车去找谢冰岩,没找着。经过天安门时,去毛主席纪念堂瞻仰了主席的遗容。毛主席在我心目中的形象随着我阅历的增加和思想的逐渐成熟,从小时候朦胧的偶像成了真正的伟人并日渐高大起来,虽然社会上曾有过诋毁他的言行并且现在仍有人因文革等对他怀有过分的谴责,而我是坚信“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的。毛泽东对中华民族的贡献,我认为主要有三点:一是基本统一了中国,把一盘散沙铸成钢铁长城;二是敢于同美帝、苏修开战并取得了胜利,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列强欺辱的历史,大大地鼓舞了中华民族的士气,恢复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三是“两弹一星”的成功,使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不敢轻易攻击我们,为后代赢得建设的时间。……稍后又参观了历史博物馆等,睡意袭人,兴致全无。中午吃了一斤水饺2元钱,服务员态度十分恶劣,甚至把掉在桌上的水饺重新扔回锅中,很不卫生。

回清华大学时,路经人民大学,下来坐坐,传达室同志主动地问我要帮什么忙,一女同志说我的风衣不穿可以寄回家,她可以帮我做寄风衣用的布袋。

清华大学学生会安排我晚上住热学系学生宿舍,同学们热烈地欢迎我。宿舍内有一同学叫詹华忠,主动要求照顾我的生活,他是广西人,擅长长跑,并希望以后也能骑车旅行。晚上闻讯而来的同学们挤满了宿舍和过道,有了在南开大学的演讲经历我更加得心应手,我给他们做演讲,把我旅行的目的和收获都系统地讲了一遍。同学们听得人了神,待演讲结束,同学们踊跃提问,我一一作答,很久才尽兴而散。

1985年8月20日(洛阳→卢店:77公里)

向上滑动阅览

今天去游白马寺,……寺里有一和尚,我向他请教些关于佛教方面的知识。他很认真地回答了。他得知我是骑车旅游名山大川后说:“古往今来,佛教界许多高僧大德为修行弘道而云游天下,你这行动功德无量!”以后我常想起这话,回味深思,觉得很有道理,我骑车旅游,锻炼自己,不也是一种修行吗?

白马寺比较小,没有多久就游完了。……接着我去了闻名天下的少林寺。……寺里有一名叫张峰的中年人在卖画,他用手指当笔作指画。我本想花一块钱买他画的两条金鱼。但看到他一副生意人的嘴脸,觉得很扫兴,似乎使艺术失去了光辉。我终于没有买他的画,但不久我就后悔了:我想到郑板桥等为生活所迫也卖过画,想起张峰当时拿着饭盒边吃饭边卖画的情景,觉得对这样一位艺术家应该同情和尊敬,而自己却心存偏见,实在不应该。

中岳嵩山,气概与泰山、五台山均不同,泰山拔地而起,独立东天,面向大海、犹如大柱擎天。五台山、五台相依,像五位壮汉挺立。嵩山既有泰山的高峻,又有五台山连绵的气势,重峦叠嶂。阳光照射使得山坡与山沟阴阳相间。骑车前往中岳庙。对面风很大,加上坡陡骑车很吃力。中岳庙十分雄伟,我在此也拍照留念,庙里有王岩章的画展,他的父亲在管理。据介绍王岩章三十多岁就成了名。想起自己,蹉跎岁月,至今一事无成,不觉忧从中来。六点多到卢店,住旅馆,准备明天去开封。

晚上,我向同宿舍的两位湖北眼镜厂推销员打听湖北、四川路途情况,他们向我介绍了从湖北进入四川的最佳路线。有两位当地人闻讯而来看我,其中一人见了我说:“原来在报上看到介绍这样的事,今天总算亲眼看到了。”他向我问了许多有关旅游的问题。把我的姓名和通讯地址记下,他说:“我也爱旅游,但没条件,家里孩子多,我是农民,我多想和你好好谈谈,可惜没时间,你回家后我给你去信。”并再表示他的敬佩之心。看到一个普通的农民也这样热爱旅游,我很受鼓舞。

1986年8月20日(乐山→峨眉山→金顶:60公里)

早上从篦子街小学出发,过乐山岷江大桥,前往峨眉山,自行车轮胎常常漏气,打了两三次,到峨眉山下已经中午了。在西南交大没有找到住处,附近也没有打听到学校,只好住进了“黄胡旅馆”。

吃了午饭,游玩报国寺。下午3点从报国寺出发开始爬山。……在途中和上山前向人家打听上山要多少时间,一般都说两天。而我们没两天时问用来爬山,也许更主要的是我的内心深处常常想做别人做不到的事,在旁人的惊叹声中得到刺激和满足。我突然想到了一个新的名字“逆凡心理”,也就是追求不同凡啊,以挑战凡人眼中的常识和不可能并以此为乐的心理,而现在我就是难以控制这种心理。我决定今天一定要到金顶,只要是在晚上十二点以前就是成功,昨天看到乐山青衣江上一轮明净的圆月,估计今天会是晴天,那就乘月上峨眉,月夜登金顶吧。这样想着,好像已经身临月色下的峨眉山顶,静静地领略夜景一般,不禁激动起来。登临峨眉山对于这次骑车西游具有标志性的意义,……从报国寺前往伏虎寺的路边有古树遮萌,做背人背物生意的背夫也常在这里歇息。我和他们谈起我准备今天上山爬到山顶,开始他们没当回事,他们认为我在和他们开玩笑,当他们确信我将这么做时,他们露出惊讶的神情,转而又是轻蔑一笑--在他们看来,这无疑是太自不量力了。但是,我一定要到达金顶,在今天!

夕阳把淡淡的余晖洒在石级路上,已经很少有往上走的人了,只有背着竹篓的生意人和背夫擦肩而过匆匆下山。游人大都在寻找住处了吧。小虫发出悠扬的鸣叫,蝴蝶轻盈的身子渐渐融进暮色。从山下一同上来的一位东北供销员在洗象池住下了,他在开始时爬到山顶的雄心比我更大。同时我们在石级路上叫起了一对专程来峨眉山旅行结婚的北京青年,他们一早就出发了,也想今夜到金顶。不久我们又遇到一对从洗象池出发的中年夫妻,共同的目标使我们六人组成一个集体。那北京姑娘特别快活,一路上笑声不断。带着笑声发起了冲锋、猛跑一阵,然后坐在石头上喘气。我们都说些风趣的话。她笑得前俯后仰,笑声感染了我们,驱走了疲劳,我们不自觉地跟着她笑。笑声和喘息声掺和在一起,以致分不清发出的是笑声还是喘息声。

夜色朦胧,天上布满了白色的云片,它把月亮遮住了,大山和树林的重重阴影把我们笼罩。

好几段路在修。乱石布满了山路,我们拄着拐杖,也常常突然拐到一边去。“这叫夜幕下的迪斯科。”我说。北京姑娘笑得哈下了腰。她的未婚夫唱起了流行歌曲。我们也跟着哼。每到一个岔路口,我们都用手电看看场上或路边的指示牌。终于,我们来到了接引殿。我们又不知路往何处了,无奈只好去敲路边小木屋的门--路边常有这种用来做买卖的小木屋。一会儿,“吱”的一声,门开了。走出了刚从梦乡回来的老人。老人给我们指了路,同时招呼我们就此住下:“明天这儿看日出最好不过!”他重复着我们走过的许多旅店主人的话,我报以一笑,但一鸣两手扶着腰,微弱的灯光下,脸上显出痛苦的表情,他实在走不动了,他住下了。我们五人继续走,渐渐地我走到了最前面。突然,我听到身后“叭”的一声,回头一看旅行结婚的男青年一屁股坐在石级路上,他的未婚妻转身去拉他。哪知手一拉,两人都滚到路边,后面的一对看到了。也不知不觉地依着树干滑了下去。

我走着,独自一人,到了太子坪,月亮从云中出来了,她静静地飘在遥远的天空。把光芒无私地酒向人间,把恬美的梦乡带给了万物。我徜徉在月光的海洋中,风儿轻轻地吹着树梢。发出瑟瑟的声音,偶尔一阵劲风刮过、树林发出一阵急促的沙沙声。随即又恢复了平静。松鼠在路边茅草般的箭竹里跳跃,嗦嗦作响,小虫不时梦呓般的吟着。月光在松林间留下片片白色,就像冬天没有融尽的残雪、石级路上只有我“咯吱、咯吱”的脚步声,此时此境,恍若梦幻,我仿佛走进了一个充满童话色彩的林海雪原。天顶上只有稀疏的几颗星,而在西边远处的山坳间却像堆满星星的银河,好像整个天空突然西侧把星星倒在一个角落--那是岷眉县城的万家灯火。月光透过松枝忽明忽暗,偶尔有一、二只燕子般的飞鸟像闪电似的掠过亮光,又消失在茫茫的夜色中,我不禁吟起“月出惊山鸟”的诗句来,我在这月光的海洋里畅游,我的思想,我的心胸,我身体的一切都在月光中洗涤着,仿佛已融化在这无垠的光辉之中。我停下脚步,回头眺望,远处重重松林,像是天幕上的木刻画,一、二颗星闪烁在松枝间,像是树枝上开着银色的花朵。我的心平静得出奇,而又激动不已。路边小木屋朝外的炉膛里闪着紫色的光,屋里传来均匀的鼾声。

过了天门石、卧云庵后,路边松树更密更高,有的松树已经死了,枯枝无畏地伸向四方,仿佛我又回到神农架的原始森林。前面似有人声,走近一看,见几个青年裹着大衣在拍月景。金顶到了!八月二十日二十三点五十六分。

路边搁着一块大木板,大概是白天用来做买卖的摊位。我仰面躺着,闭了眼。一动也不动,享受这“月光浴”,朦胧中,仿佛我的身躯越来越大,越来越轻,渐渐消失了……

寒冷中,我惊醒过来,看到旁边有个很大的旅馆,门开着,我在大厅里找到一张空钢丝床,躺下,一会就冷得瑟瑟发抖,起来活动一会儿,暖和了一些再睡。朦胧中听到有人在说话,原来是刚才和我一起上山的两对夫妻也到了,并租来了被子和席子,我就不租了,坚持半个晚上可以省点钱。窗外风声呼呼,月光如洗,屋上林梢像下了一层霜,天可真冷。不久刚进来的两对也进入梦乡,我独自品尝着寒冷的滋味,实在受不了了,就起来跑步,跑暖了再躺下,冷了,再跑步。这样跑了几次,已经没有了睡意,就座起写明信片,写日记,冷了再跑步,直到天明。

Copyright 2019-2021 江苏大学校友会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鼎优科技